作者: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政府網 時間:2020-11-11 11:28:02
為海南永續發展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人解讀《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試點方案》按照《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要求,以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為基礎,以熱帶雨林資源的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為重點,以實現國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傳承為目標,通過理順管理體制,創新運營機制,健全法制保障,強化監督管理,推進熱帶雨林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圍繞《試點方案》的背景、意義、主要內容等,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有關負責人。
問:《試點方案》是在什么背景下出臺的,有何重要意義?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海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研究設立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按照自然生態系統整體性、系統性及其內在規律實行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為此,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與海南省著手推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著力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保護地體系。這是繼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以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通過的又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是我國在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方面取得的新進展。
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一是筑牢海南綠色生態屏障的關鍵舉措。我國熱帶雨林資源極其稀缺,主要分布在海南、云南南部、臺灣南部、廣西南部及西藏東南河谷地帶。海南熱帶雨林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島嶼型熱帶雨林,資源極其寶貴。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對筑牢海南綠色生態屏障極其關鍵、十分必要。
二是保護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有效途徑。海南擁有獨特的自然地理景觀和完整的植被垂直帶譜。自20世紀60年代海南省第一個自然保護區——尖峰嶺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相繼建立的各類自然保護地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和恢復了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但是由于歷史原因,當地熱帶雨林物種特色與群落特征受到威脅,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迫在眉睫。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集中連片整合現有自然保護地,創新保護管理體制,實現統一規范高效管理,實施整體保護、系統修復和綜合治理,能夠更加有效保護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從而實現珍稀自然資源的世代傳承。
三是拯救我國熱帶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的迫切需要。海南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地貌類型,孕育多種熱帶特有、中國特有、海南特有的珍稀動植物種類,是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的寶庫。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整合多個單一自然保護地,修復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建設生態廊道,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搶救瀕危物種、維持區域生態平衡。
四是探索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的具體實踐。海南熱帶雨林集中分布的區域是海南島主要江河源頭和重要水源涵養區,是海南生態安全的制高點和平衡點,也是黎、苗等少數民族傳統聚居地。建設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有利于正確把握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增強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健全生態保護補償制度,促進當地脫貧,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問: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要達到什么目標?
答:到2020年結束試點,正式設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主要實現以下兩個目標:
一是建設生態文明體制創新的探索區域。建立統一規范高效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體制,徹底解決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的碎片化問題,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為當代人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為子孫后代留下自然遺產,為海南永續發展筑牢綠色生態屏障。
二是建設中國乃至全球熱帶雨林生態系統關鍵保護地。建成大尺度多層次的生態保護體系,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受損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系統得以修復,科研監測體系不斷完善,國家公園的教育、游憩功能得以發揮。此外,熱帶物種數量保持穩定,瀕危物種的生境條件明顯改善,熱帶島嶼水源涵養功能鞏固提升。
問: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范圍如何劃定?體現了哪些制度創新?
答:經反復論證,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于海南島中部山區,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西至尖峰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自保亭縣毛感鄉,北至黎母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4400余平方公里,約占海南島陸域面積的七分之一。范圍涉及9個市縣,包括五指山、鸚哥嶺、尖峰嶺、霸王嶺、吊羅山等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佳西等3個省級自然保護區,黎母山等4個國家森林公園、阿陀嶺等6個省級森林公園及相關的國有林場。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著力在保護管理體制機制、自然生態整體保護和系統修復制度、社區協調發展制度、資金保障制度等方面有所創新。具體表現在:
研究組建統一管理機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履行國家公園范圍內的生態保護、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特許經營管理、社會參與管理、宣傳推介等職責,負責協調與當地政府及周邊社區的關系。
統一行使所有權。按照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辦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作為獨立自然資源登記單元,依法對區域內水流、森林、山嶺、荒地、灘涂等所有自然生態空間統一進行確權登記。
構建協同管理機制。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構建主體明確、責任清晰、相互配合的國家公園中央和地方協同管理機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加大指導和支持力度,地方政府根據需要配合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做好生態保護工作,國家公園所在地方政府行使轄區(包括國家公園)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協調、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市場監管等職責。
建立健全資源管控制度。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制度,科學評估資源、資產的價值,實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將國家公園劃定的核心保護區納入生態保護紅線和海南省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統一管控。
建立健全監測監督機制。加強國家公園空間用途管制,強化對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等工作情況的監管。同時,建立健全社會監督機制,形成舉報制度和權益保護機制,以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 版權所有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海府路80號省林業局
網站備案號:瓊ICP備17004007號-2 瓊公網安備:46010802000541號
網站設計和技術開發:南海網